一、管廊描述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将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热力等公用管线集中铺设的隧道空间,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二、为什么要建设?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可以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
同时,建设地下管廊还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三、如何建设?
1.编制专项规划;完善标准规范;划定建设区域;明确实施主体;确保质量安全等。
2.明确入廊要求;既有管线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有序迁移至地下综合管廊;
实行有偿使用,入廊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建设成本,以及各入廊管线单独敷设和更新改造成本确定;日常维护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维修、更新等维护成本,以及管线占用地下综合管廊空间比例、对附属设施使用强度等因素合理确定。
3.要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的统筹,城市政府要在年度预算和建设计划中优先安排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并纳入地方政府采购范围。
4.完善融资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开展特许经营权、收费权和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
四、管廊支架对材料的要求?
1.采用Q235B钢,内缘需带齿牙,以保证与连接件之间依靠精确的机械咬合实现安全的抗剪、抗滑移性能,为整个系统提供可靠连接。
2.采用背部焊接连接,以保证拼缝处传力可靠。
3.有刻度,以方便施工安装时的现场加工。

五、支架预埋件施工流程
预埋件预埋:检查预埋件→预埋件的定位→预埋件固定→检查→混凝土浇灌→拆模板→清理预→预埋件检查。

六、预埋件检查
开始预埋之前,应检查预埋件的品种、规格、数量是否与该工程设计要求相符并有合格证书。并按工艺要求抽查预埋件的外形尺寸和焊缝质量。焊接应牢固、焊缝应饱满、无裂纹、夹渣、气泡等缺陷。槽形预埋件应检查槽内泡沫条填充是否完好。并按楼层需要的预埋件品种、规格、数量进行配置。

七、预埋件定位与固定
(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
1.
根据剪力墙的分格尺寸,按工程预埋件点位布置图的位置、品种、数量要求进行埋设。
2.
预埋件距墙体构件的边距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3.
预埋件的定位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标高偏差不大于10.0mm,轴线与幕墙轴线的偏差前后不大于10.0mm,左右偏差不大于20.0mm。
4.
检查预埋件定位完毕后,检验员应进行检查并记录。
5.
预埋件定位后,把预埋件上锚筋与主体结构的钢筋焊接牢固。定位后预埋件表面与模板表面应紧密贴合。

八、焊接
固定锚栓与U型槽背面牢固连接,锚栓之间间距恰好与土建的横向钢筋间距一致,保证每个锚栓可以紧贴钢筋上面放置。在保证预埋件的垂直度后,把锚栓焊接在钢筋上,这样就可以保证预埋的支架不发生位移。如下图:


九、支架预埋件安装定位措施
对于剪力墙一侧有支架预埋件具体施工做法:在土建剪力墙钢筋绑扎完毕后,用水平仪以底层25cm高的墙面确定支架预埋件的垂直度,然后将预埋件下方第二、五号锚栓点焊在箍筋上,预埋件中间及上方锚栓则焊接钢筋,使钢筋起点到支架预埋件预埋件平面的距离正好为墙的厚度,待模版支完后,再对支架预埋件进行逐个找平固定。
对于剪力墙两侧都有支架预埋件具体施工做法:使支架预埋件平面到钢筋表面的距离达到剪力墙的保护层厚度,然后再用水平仪确定支架预埋件的垂直度。
若在预埋过程中碰到支架预埋件锚栓在箍筋的空档处,则可添加辅助钢筋。如下图:

十、混凝土浇灌
支架预埋件埋设好以后,在浇筑、捣砼时,要注意保护预埋件。混凝土施工的振动棒在预埋件周边应延长振捣时间,预埋件周边的砼一定要浇捣密实,避免产生漏浆及空鼓现象,影响预埋件的预埋质量。
混凝土浇灌、捣固时,注意防止预埋件发生位移与模板分离。

十一、拆模后支架预埋槽清理
清理粘附在预埋件外表面上混凝土,露出其表面。

十二、支架预埋件检查
1.
在弹线放样过程中,预埋件位置的检查与结构检查的工作相继展开,依据某一轴线为检查起始点,进行预埋件位置与结构的检查,并记录检测结果。
2.
对照预埋件的编号图,依次逐个进行检查,用激光经纬仪、水平仪、铅垂仪等仪器检查预埋件相互的位置偏差。标高偏差大于10.0mm,轴线与剪力墙轴线的偏差前后不大于10.0mm,左右偏差不大于20.0mm。将每一编号处的结构偏差,与预埋件的偏差值记录下来,将记录结果提交给设计进行分析,对偏位预埋件进行补救措施,同时记录结构偏差大于设计标准的,请总承包单位配合进行处理。
3.
对检查出不合格的预埋件应做好记录,及时查明原因并提交业主(甲方)等相关方面确认。若预埋件结构偏差较大,已超出施工图范围或垂直度达不到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则应将报告以及检查数据,呈报给业主、监理、总包与设计人员,并提出建议性方案供有关部门参考,待业主、监理、设计同意后再进行施工。
4.
若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则依据施工图进行施工。

电动机振动的十个原因
1.转子、耦合器、联轴器、传动轮(制动轮)不平衡引起的。
2.铁心支架松动,斜键、销钉失效松动,转子绑扎不紧都会造成转动部分不平衡。
3.联动部分轴系不对中,中心线不重合,定心不正确。这种故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安装过程中,对中不良、安装不当造成的。
4.联动部分中心线在冷态时是重合一致的,但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转子支点,基础等变形,中心线又被破坏,因而产生振动。
5.与电机相联的齿轮、联轴器有故障,齿轮咬合不良,轮齿磨损严重,对轮润滑不良,联轴器歪斜、错位,齿式联轴器齿形、齿距不对、间隙过大或磨损严重,都会造成一定的振动。
6.电机本身结构的缺陷,轴颈椭圆,转轴弯曲,轴与轴瓦间间隙过大或过小,轴承座、基础板、地基的某部分乃整个电机安装基础的刚度不够。
7.安装的问题,电机与基础板之间固定不牢,底脚螺栓松动,轴承座与基础板之间松动等。
8.轴与轴瓦间间隙过大或过小不仅可以造成振动还可使轴瓦的润滑和温度产生异常。
9.电机拖动的负载传导振动,比如说电机拖动的风机、水泵振动,引起电机振动。
10.交流电机定子接线错误、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短路,同步电机励绕组匝间短路,同步电机励磁线圈联接错误,笼型异步电动机转子断条,转子铁心变形造成定、转子气隙不均,导致气隙磁通不平衡从而造成振动。
电动机振动的危害
电动机产生振动,会使绕组绝缘和轴承寿命缩短,影响滑动轴承的正常润滑,振动力促使绝缘缝隙扩大,使外界粉尘和水分入侵其中,造成绝缘电阻降低和泄露电流增大,甚形成绝缘击穿等事故。另外,电动机产生振动,又容易使冷却器水管振裂,焊接点振开,同时会造成负载机械的损伤,降低工件精度,会造成所有遭到振动的机械部分的疲劳,会使地脚螺丝松动或断掉,电动机又会造成碳刷和滑环的异常磨损,甚会出现严重刷火而烧毁集电环绝缘,电动机将产生很大噪音,这种情况一般在直流电机中也时有发生。
振动原因及典型案例
振动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电磁方面原因;机械方面原因;机电混合方面原因。
1、电磁方面的原因
(1)电源方面:三相电压不平衡,三相电动机缺相运行。
(2)定子方面:定子铁心变椭圆、偏心、松动;定子绕组发生断线、接地击穿、匝间短路、接线错误,定子三相电流不平衡。
举例:锅炉房密封风机电机检修前发现定子铁心有红色粉末,怀疑定子铁心有松动现象,但不属于标准大修范围内的项目,所以未处理,大修后试转时电机发生刺耳的尖叫声,更换一台定子后故障排除。
(3)转子故障:转子铁心变椭圆、偏心、松动。转子笼条与端环开焊,转子笼条断裂,绕线错误,电刷接触不良等。
举例:轨枕工段无齿锯电机运行中发现电机定子电流来回摆动,电机振动逐渐增大,根据现象判断电机转子笼条有开焊和断裂的可能,电机解体后发现,转子笼条有7处断裂,严重的2根两侧与端环已全部断裂,如发现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定子烧损的恶劣事故发生。
2、机械原因
(1)电机本身方面:
转子不平衡,转轴弯曲,滑环变形,定、转子气隙不均,定、转子磁力中心不一致,轴承故障,基础安装不良,机械机构强度不够、共振,地脚螺丝松动,电机风扇损坏。
典型案例:厂凝结水泵电机更换完上轴承后,电机晃动增大,并且转、定子有轻微扫膛迹象,仔细检查后发现,电机转子提起高度不对,转、定子磁力中心未对上,重新调整推力头螺丝备帽后,电机振动故障消除。跨线吊圈扬电机检修后振动一直偏大,并且有逐步增大的迹象,在电机落勾的时候发现电机振动仍然很大,并且轴向有很大的串动,解体发现,转子铁心松动,转子平衡也有问题,更换备用转子后故障消除,原有转子返厂修理。
(2)与联轴器配合方面:联轴器损坏,联轴器连接不良,联轴器找中心不准,负载机械不平衡,系统共振等。
联动部分轴系不对中,中心线不重合,定心不正确。这种故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安装过程中,对中不良、安装不当造成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联动部分中心线在冷态时是重合一致的,但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转子支点,基础等变形,中心线又被破坏,因而产生振动。
a、循环水泵电机,运行中振动一直偏大,电机检查无任何问题,空载也一切正常,水泵班认为电机运转正常,终检查出电机找正中心差太多,水泵班从新进行找正后,电机振动消除。
b、锅炉房引风机在更换皮带轮后,电机试运行时产生振动同时电机三相电流增大,检查所有电路和电器元件没有问题发现皮带轮不合格,更换后电机振动消除,同时电机的三相电流也恢复正常。
3、电机混合原因
(1)电机振动往往是气隙不匀,引起单边电磁拉力,而单边电磁拉力又使气隙进一步增大,这种机电混合作用表现为电机振动。
(2)电机轴向串动,由于转子本身重力或安装水平以及磁力中心不对,引起的电磁拉力,造成电机轴向串动,引起电机振动加大,严重情况下发生轴磨瓦根,使轴瓦温度迅速升高。
(3)与电机相联的齿轮、联轴器有毛病。这种故障主要表现为齿轮咬合不良,轮齿磨损严重,对轮润滑不良,联轴器歪斜、错位,齿式联轴器齿形、齿距不对、间隙过大或磨损严重,都会造成一定的振动。
(4)电机本身结构的缺陷和安装的问题。这种故障主要表现为轴颈椭圆,转轴弯曲,轴与轴瓦间间隙过大或过小,轴承座、基础板、地基的某部分乃整个电机安装基础的刚度不够,电机与基础板之间固定不牢,底脚螺栓松动,轴承座与基础板之间松动等。而轴与轴瓦间间隙过大或过小不仅可以造成振动还可使轴瓦的润滑和温度产生异常。
(5)电机拖动的负载传导振动。例如:汽轮发电机的汽轮机振动,电机拖动的风机、水泵振动,引起电机振动。
如何查找振动原因
要想消除电动机振动,首先要查清产生振动的原因,只有找到振动的原因,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电动机振动。
1、电动机未停机之前,用测振表检查各部振动情况,对于振动较大的部位按垂直水平轴向三个方向详细测试振动数值,如果是地脚螺丝松动或轴承端盖螺丝松动,则可直接紧固,紧固后在测其振动大小,观察是否有消除或减轻,其次要检查电源三相电压是否平衡,三相熔丝是否有烧断现象,电动机的单相运行不仅可以引起振动,还会使电机的温度迅速上升,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来回摆动,转子断条时就出现电流摆动现象,检查电机三相电流是否平衡,发现问题及时与运行人员联系停止电机运行,以免将电机烧损。
2、如果对表面现象处理后,电机振动未解决,则继续断开电源,解开联轴器,使电机与之相连的负载机械分离,单转电机,如果电机本身不振动,则说明振源是联轴器没找正或负载机械引起的,如果电机振动,则说明电机本身有问题,另外还可以采取断电法来区分是电气原因,还是机械原因,当停电瞬间,电动机马上不振动或振动减轻,则说明是电气原因,否则是机械故障。
针对故障原因进行检修
1、电气原因的检修:
首先是测定定子三相直流电阻是否平衡,如不平衡,则说明定子连线焊接部位有开焊现象,断开绕组分相进行查找,另外绕组是否存在匝间短路现象,如故障明显可以从绝缘表面看到烧焦痕迹,或用仪器测量定子绕组,确认匝间短路后,将电机绕组重新下线。
例如:水泵电机,运行中电机不仅振动大轴承温度也偏高小修试验发现电机直流电阻不合格,电机定子绕组有开焊现象,用排除法将故障找到消除后,电机运行一切正常。
2、机械原因的检修:
检查气隙是否均匀,如果测量值超标,重新调整气隙。检查轴承,测量轴承间隙,如不合格更换新轴承,检查铁心变形和松动情况,松动的铁心可用环氧树脂胶粘接灌实,检查转轴,对弯曲的转轴进行补焊重新加工或直接直轴,然后对转子做平衡试验。打风机电机大修后试运行期间,电机不仅振动大,而且轴瓦温度超标,连续处理几天后,故障仍未解决。我班组人员在帮助处理时发现,电机气隙非常大,瓦座水平也不合格,故障原因找到后,重新调整各部间隙后,电机试转一次成功。
3、负载机械部分检查正常:
电机本身也没有问题,引起故障的原因是连接部分造成的,这时要检查电机的基础水平面,倾斜度、强度,中心找正是否正确,联轴器是否损坏,电机轴伸绕度是否符合要求等。